我是2018年来到加拿大的,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大宝是2020年,小宝是2022年。
我怀第一胎的时候接种过疫苗。当时新冠疫苗还没出来,我记得医生问我有没有出过水痘,我说从来没有。他说如果妈妈没有抗体,而宝宝一出生又没有保护,是比较危险的,所以建议我通过接种疫苗来产生免疫力。医生的意思是,这样可以通过母体把抗体传递给胎儿。我当时特别在意副作用,就问了很多问题,医生告诉我这种疫苗是孕期可以打的,目的是为了宝宝的安全。最终我就决定打了——印象中是怀孕时打第一针,宝宝出生后再补一针。
除了这个,我还打过流感疫苗。当时我也问医生会不会对胎儿有影响,他给我看了一些数据,说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或健康,这让我安心不少。我那时候确实有担忧,毕竟怀着孩子的时候对任何额外的干预都会谨慎。但打完之后没有明显的不适,身体也没有什么反应,慢慢也就放下了心理负担。
怀第二胎的时候我也接种了流感疫苗。另外因为那时候已经有新冠疫苗了,我记得是在2021年夏天左右打了第三针新冠疫苗。具体是不是怀孕前接种的,我记不清了,可能是还没怀,也可能是刚怀上。那个时候对新冠风险还是挺敏感的,医生也有建议尽早打完疫苗。
整体来说,我每次打疫苗前都会考虑比较多,尤其是对副作用的担忧。医生的态度和解释对我影响很大。我比较相信科学和数据,也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只要他能讲清楚原理和安全性,我就愿意配合。
我觉得,如果是面向孕妇去宣传疫苗接种,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要多做这一步”。比如,要讲清楚这个疫苗是怎么帮助胎儿获得保护的,不打可能会有哪些风险。你不需要讲得太复杂,但一定要具体、要明确、要有逻辑。我们不是不在乎,而是希望做决定的时候能有足够的信息支撑。
另外,我发现如果医生只是简单地说“建议你打”,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强。但如果他能再多补一句:“这是为了给宝宝多一层保护”,就会让人更愿意配合。有时候打不打疫苗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想着能不能多给孩子一层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