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孩子都已经不小了,一个九岁,一个十四岁。我们是后来移民来的,两个孩子都是在中国生的。

说起来,我怀孕的时候应该是没打过疫苗的。我自己也记不太清了,但那时候国内医生确实没有跟我提过“怀孕期间要打疫苗”这种事。白百破、流感这些词,听都没听过,也没人觉得怀孕跟疫苗有关系。

如果换作现在,在加拿大,如果医生告诉我:怀孕的时候建议接种白百破、流感、新冠、RSV这些疫苗,我也许会愿意考虑。但我得说清楚:是在这儿可能会打,在国内的话,我大概率不会打。主要是我对国内的疫苗没什么信任感。觉得它们老出事,不敢随便信。但说实话,新冠之后,我对这边的疫苗也没那么放心了。

新冠疫苗刚出来那会儿,我是第一时间去打的。当时不但没有顾虑,反而是希望越快越好,能尽早保护自己和家人。我老公也打了,不过他副作用挺明显的,发烧烧了两天。我自己倒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后来社会上关于辉瑞、莫德纳的负面传言越来越多,说疫苗副作用大、数据不透明,听得多了,那种“这东西是不是太仓促了”“以后有没有后遗症”的想法,开始在心里冒头。

其实说到底,我并不是完全相信或者完全不信,我只是想自己搞明白。我不会因为医生说“你可以打”就立刻去打。我总想知道:这个疫苗是哪家公司做的?用了什么技术?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有没有做过双盲实验?在哪些人身上试过?效果和风险分别有多大?有没有长期的不良反应?我也知道很多人不像我这样想那么多,不过我觉得还是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后来再遇到疫苗相关的问题,我打之前肯定会查资料。我会看这个疫苗是谁做的、做了多久的研究、有没有做双盲实验、试验对象有多少、有没有对孕妇做过实验、跟其他类似疫苗比起来有什么优势……我觉得:你让我相信,得给我证据。

有意思的是,我对新冠疫苗顾虑重重,对流感疫苗却一直没太多想法。我每年都打流感疫苗,几乎从没停过。虽然也说不上有没有实际效果,打了也可能感冒,但就觉得是个惯例了。它年年有,信息也没那么乱,大家都打,打着打着就打习惯了。可能不是我特别信它,而是它太“日常”了,让人没警惕。而新冠疫苗是突然来的,变化太快、信息太杂,才让人特别焦虑。

我其实不是不信医生,我只是没办法“听一两句话就放心”。就像我每次要吃的药、要用的东西,我都喜欢先自己看一看说明书。哪怕最后还是用,也觉得自己是清楚地用了,而不是被安排着用了。还有一次让我印象特别深。那时候我去问家庭医生关于避孕环的事。他说我可以装一个叫“蔓越环”的激素环,说适合我。但他讲得很简略,我也没当回事。结果我回家一查,好多人说用了之后情绪波动、不规则出血什么的。虽然可能是个别人,但我看到之后心里就不安了。

那次之后,我就意识到:医生的时间真的有限,他能说的东西也有限。我不敢问太多,怕医生烦,也怕显得不信他,但有时候他讲得太简单了,我就没法完全放下心来。

现在很多疫苗宣传,也让我觉得太泛泛而谈。老说“疫苗对你和宝宝好”,但到底“好”在哪儿?有没有具体的数据?有没有详细对比?有没有研究结果能看?我不是不打,但我不想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打。真出了问题,谁能负责?

所以我现在特别在意信息透明。不是说要让我当专家,但你至少得让我看清楚基本逻辑吧。疫苗的技术路线是啥,有没有可替代的选择,跟其他类似疫苗比,它优势在哪儿?有没有对孕妇做过足够的测试?……这些东西放出来,哪怕我看不全懂,但我起码知道你没藏着掖着。靠我自己去查。我没有这个精力、时间和能力。

所以我希望将来这种疫苗科普,能讲得更具体一点,更系统一点,尤其是针对我们这类没有医学背景但有真实需求的妈妈们。比如到底哪些疫苗推荐打,为什么;能不能吃药;打前打后注意啥;不同疫苗技术有啥区别;有没有副作用比例的真实数据……我想在面对这些事的时候,不是稀里糊涂地听一句话就接受,而是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这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