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3 月 29 日

CNIW 北美华人健康

CNIW 北美华人健康

未分類

1 min read

 北美华人健康 王毅 美国钟南山,总统拜登的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博士周日表示,虽然冠状病毒的奥密克戎变体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但早期迹象表明,它的危险性可能低于德尔塔(delta) (1)。当然这个只是南非的早期数据,对奥密克戎的严重性做出结论之前需要更多的信息。 福奇说:"到目前为止,它看起来没有很大的严重性"。同时福奇说,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取消对来自几个非洲国家的非公民进入美国的旅行限制。"希望我们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取消这一禁令,"福奇说。"我们对不仅给南非而且给其他非洲国家带来的困难感到非常难过。"截至周日,美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州都发现了奥密克戎,包括东北部、南部、大平原和西海岸。 虽然福奇博士在美国类似于中国钟南山教授的存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众号,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翻出南非医学报告的原文来分析一下。原始报告在12月4日发表在南非医学研究会的网站上(2)。主要报道了兹瓦内(Tshwane)医院系统中变异体患者早期特征。 1)兹瓦内(Tshwane),南非的政治首都,一直是奥密克戎疫情和豪登省第四波疫情的全球中心,每周的病例数在几周内成倍增加。同样的南非的病例也是指数增长,但是死亡病例并没有增加。我们这边用的是JHU CSSE 的南非的新冠数据,可以看出南非因为新冠死亡人数并没有因为这一波疫情明显增加。 2)最近兹瓦内医院中住院病人增多,但是多属于"偶然入院的新冠“。这跟某些国内公众号夸大的不一样 (见下)(虽然夸大,煽动恐怖情绪可以增加流量,但是我们不屑于如此)。  2021年12月2日病房内42名患者中 (见下),29名(70%)不依赖氧气。这些病人在室内空气中的血氧饱和度良好,并且没有出现任何呼吸道症状。这些病人被称为"偶然入院的新冠患者",他们入院时有其他医疗或手术原因,后来入院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有4名患者因其他医疗原因正在吸氧(2名以前在家里吸氧,1名心衰,1名确诊为肺囊虫肺炎)。这是在前几波治疗中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在之前的三波疫情中,在新冠病房里,大多数病人都在接受某种形式的氧气补充,高流量鼻氧机或者呼吸机的警报声不绝于耳,这一点是可以识别的。目前只有4名病人在接受高度护理,1名病人在ICU。在前几波疫情中,使用双氧、高流量鼻氧或无创通气(NIV)的高护理患者数量明显多很多。 3)南非疫苗接种率很低。2021年12月2日,在新冠病房的38名成人中,6人接种了疫苗,24人未接种疫苗,8人的接种状态不明 4)关于奥密克戎爆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奥密克戎突变的是不是严重? 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最佳指标是院内死亡率。在过去两周内,兹瓦内医疗系统中有10人死亡,占166名入院新冠患者的6.6%。这比过去18个月中综合医院的死亡比例(17%)明显好转。在这10名死者中,4名死亡者是26-36岁的成年人,5名(5)死亡者是60岁以上的成年人。一名儿童死亡,其死因与COVID无关。在过去的两周里,儿科新冠病房的34例入院病人中没有与新冠有关的死亡。预计随着时间发展,死亡人数可能会增加,未来两周的院内死亡趋势将得到进一步证实。 下图2显示,与整个豪登省的病例率急剧上升相比,医院内的死亡人数没有任何明显的增加,这个跟前几波疫情有明显的区别。这可能是由于病例和死亡之间通常存在的滞后性,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周变得更加清晰。 在过去的14天里,只有2名患者在COVID重症监护室(ICU),他们的主要诊断都不是新冠肺炎。有63名患者被送入高级护理病房,大多数高级护理病房的患者是因新冠以外的诊断而入院的。这项分析的一个重要的早期发现是,在过去的两周里,新冠患者在新冠病房的平均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为2.8天,而过去18个月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5天。 总结,对兹瓦内地区医院,奥密克戎变异体出现后收治的166名病人的检查,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多数新冠病人的入院诊断与新冠无关。新冠阳性是这些病人的入院检测的偶然发现,大概有70%的病人不需要输氧。入院病人的阳性率呈指数增长,反映了兹瓦内地区的新冠病例迅速增加,但根据不需要补充氧气的病人的高比例,普通病房、高度护理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的COVID-19肺炎住院人数相对较少,似乎证实奥密克戎变体并不是特别严重。这与前几波的开始相比非常不同。当然疫苗接种情况,发病的年龄,也跟前几波有所不同,会对此也有影响。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充分回答由新的奥密克戎变异体引起的COVID-19的严重性问题。另一方面,这个研究主要是南非的结果。南非的平均预期寿命是64岁,其他非洲国家的寿命更低。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大,新冠的危险性越大,所以即使奥密克戎在南非不是特别严重,在加拿大、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老龄化国家也有可能会更严重一些,尤其中国老年人的疫苗普及率不是很高。因此在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迫切需要接种疫苗获得保护。 估计上帝已经不耐烦了,两年了,地球上的人们还没有搞定新冠疫情,圣诞老人去年去了某国送礼物以后因为时空重合一直在隔离中,没办法,只能造出传染性强毒性弱的变体,作为活病毒疫苗,送给人类当圣诞礼物,让人们“要么接种了疫苗,要么新冠病愈,要么已经死亡”。 愿新冠疫情早日结束,世界可以自由通行,海外的游子可以早日回家。 参考文献 1)https://www.cnbc.com/2021/12/06/奥密克戎-covid-variants-risk-profile-starts-to-emerge-with-early-data-.html 2)https://www.samrc.ac.za/news/tshwane-district-奥密克戎-variant-patient-profile-early-features 相关文章推荐:  Omicron是天使还是恶魔?截止2021年12月2日为止,关于Omicron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新冠“毒王”Omicron(欧米狂)目前所知道的一切,有坏消息也有好消息 (2021/11/27)新冠快讯:南非新的严重变异变种 B.1.1.529传染力超Delta,  引起关注及担心 《北美华人健康》,是加拿大正式注册的非盈利机构(Centre for New Immigrant Wellbeing, CNIW),主要功能板块包括:社区服务教育、国际医学科研与教学交流、及医学科普。北美华人健康致力于发表优质的医学科普文章,帮公众提升对健康知识的认知。除科普编辑部,北美华人健康还拥有一支强大的专家团队:由几十位来自加拿大、美国及中国知名大学或医疗机构教授及医学科研人员组成的健康专家队伍,对平台发表的科普内容进行审阅,保障文章的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官方网站为:www.cniw.org。投稿请发送到:editor@cniw.org

2 min read

BIG跨代互动项目由北美华人健康协会(CNIW)、加拿大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WCCYC)以及加华心理健康互助平台(WeSupport)共同主办。研究发现,一大批从国内移民到加拿大的中老年人渴望与当地的年轻人建立更加牢固的联系,通过年轻人独特的视角来了解当地文化和社会趋势。然而,起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COVID-19无疑给老年人与当地社区互动增加了阻碍。 志愿者做什么 因此,该志愿项目旨在搭建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参与其中的志愿者们以小组的形式每周组织各种活动,比如日常英语教学,美图秀秀的使用,全民K歌的使用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老年人既学习到了实用的技能,也与青少年建立了联系而减少了社会孤立感,促进了自身的身心健康。 长者们喜欢的实用英语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UooV6uIdI☝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Youtube频道志愿者收获什么除了服务老年人群体,参与项目的志愿者们也能获得自身软技能的成长。管理团队积极致力于对青少年志愿者各类软技能方面的培训并鼓励后者在实践中挖掘自身潜能。培训包括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何成为志愿者在此我们呼吁有兴趣的青少年志愿者抓住这次绝佳的学习挖掘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呼吁家长及老师们传递该信息并鼓励孩子们参与。招募要求 年龄要求:15-29周岁基本语言要求:普通话口语流利,英文读写流利工作时长:每周5-7小时,志愿期限不少于两个月工作地点:网络远程 如有意愿申请,请扫以下二维码: 报名截止日期:开放申请通道,直到名额招满为止!BIG Project Volunteering ProgramYouth Volunteer NeededIf you are between 15-29 years old (inclusive)If you speak Mandarin or Cantonese If you...

3 min read

编者说明: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 (National Adver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NACI) 是一个由专家组成的为加拿大公共卫生署 (PHAC) 提供相关科学建议的独立机构。加拿大过去及目前采取新冠疫苗接种方案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该委员会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的。 前不久针对新冠疫苗混合接种问题,该委员会提出若干建议及相关科学依据。因为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北美华人健康》为此向大家介绍及解释。 一: 背景简介: 用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预防相同传染病的历史由来已久。比如,此前的甲型肝炎、单价乙型肝炎、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 (MMR)、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用于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脊髓灰质炎等常规初级免疫系列的疫苗,系列中的不同疫苗产品的联合或交叉使用。  加拿大目前所有授权的 COVID-19 疫苗的共同之处都是以 SARS-CoV-2 病毒的刺突蛋白作为抗原,比如mRNA(Pfizer-BioNTech,Moderna)和 Janssen 疫苗产生的刺突蛋白均是以其融合前的构象为基础。相关研究已表明,将腺病毒载体疫苗和 mRNA...

1 min read

大蒜在许多文化中一直用于烹饪和药用。大蒜含有种特别丰富的有机硫化合物,被认为是其风味和香气以及潜在的健康益处的原因,有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潜力,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 大蒜中有机硫化合物主要有两类:L-半胱氨酸亚砜和γ-谷氨酰-L-半胱氨酸肽。大蒜中的其他植物化学物质,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类固醇皂苷、有机硒化合物和大蒜素,可能与有机硫化合物协同作用。 生物活性 抗氧化活性 谷胱甘肽 低细胞浓度的谷胱甘肽(一种主要的细胞内抗氧化剂)和/或活性氧 (ROS) 过量产生可导致氧化应激诱导的生物大分子损伤,并有助于病理状况的发展和进展。在内皮细胞中,大蒜衍生的大蒜素降低ROS的产生并增加了谷胱甘肽的浓度,抵抗氧化应激。在穿过细胞膜时,大蒜素与谷胱甘肽相互作用,延长大蒜素的抗氧化活性。 Nrf2 依赖的抗氧化途径 大蒜素上调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 (GCL)、谷胱甘肽合成中的限速酶和其他 II 期解毒/抗氧化酶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依赖途径,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陈年大蒜提取物也被证明可以通过Nrf2/ARE途径增加抗氧化酶的表达。 一氧化氮 (NO) 信号级联 由内皮一氧化氮合酶 (eNOS) 催化的一氧化氮 (NO)...

2 min read

一:进化论假设解释 雌性寿命优势不仅限于人类,在其它哺乳类(如猿)也同样存在。人类及一些高级雌性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月经”起到限制生育期及频度的作用。雌性生育子代的数量明显比雄性少,这有利于抚养子代。因此从进化论角度看, 雌性需要更长的寿命长应当是自然选择。而雄性则需要为争取性伙伴付出代价,尽管雄性生育期长,一个雄性可以与多个雌性交配产生很多子代,但不需要在抚养上花很多精力。因此,雄性不具备进化论中的长寿命优势。虽然人类文明以摆脱许多简单动物性行为,但进化论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根据文献记载,人类女性产子最高纪录是63,而男性则没有准确纪录但推测至少在1000以上。 二:生物遗传学原因 1. 子宫内期 从生物学角度讲,男性比女性脆弱其实从胚胎就开始了。大家知道,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各携带一半的生命遗传物质。卵子中的唯一一条性染色体“X”是固定不变的, 而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即可以是“X”也可以是 “Y”。 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从生物学上讲这意味着生命的开始。而子代的性别是男性精子中的这条性染色体决定的, 如果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为“X”,那么与来自母亲的卵子结合后 成为XX(女),否则是XY(男),见图1。但在受孕中出现“XY” 与 “XX”的概率并不是一般人们所理解的各50%。因为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是“游泳健将”,它比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在女性输卵管中的游动速度平均快两倍以上。(民间流传的通过控制性交时间影响怀男孩或女孩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此,在受孕开始时男性胚胎比女性胚胎要高2倍以上。男性胚胎脆弱,容易在怀孕中夭折,许多在怀孕开始不久便 “胎死腹中”。但很多情况下往往不会被发觉。也就是讲女性怀孕期间,自然流产中男婴占多数。随着孕期的增加,男性与女性胎儿的比例逐渐趋向于一致。正常情况下,人群中新生儿的男女婴儿比例应是105/100左右。 女性有两条X性染色体,因此如果其中一条出现异常后会得到另外一条的补偿。而男性的X,Y性染色体中任何一条出现异常却不会得到补偿,从而往往会出现不良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疾病(如血友病)在男性发病远远高于女性的道理。而出生后,女性的生物遗传学优势继续体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 2.  生命早期 大家常说的“男孩比女孩难养”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男婴的新生儿(一岁以内)儿死亡率,明显比女婴高。比如加拿大2015年数据,男婴为4.8/1000, 女婴4.3/1000。另外,男孩喜欢冒险一定程度上是遗传决定的,而青少年期意外死亡男性明显比女性高。 3.  成人期: 多数慢性病男性的发病率均比女性高。对寿命影响最大的是心脏病,肿瘤,与脑卒中这三大疾病,男性的发病及死亡均比女性高。比如,中国2012年肿瘤死亡登记数据显示男性与女性的肿瘤死亡率分别是:224/10万与136/10万(下表)。再如,不仅总体女性的心脏病发病及死亡比男性低,而且女性心脏病发病及死亡均比男性来的晚。因为女性绝经后,在雌激素快速降低的同时心脏病的发病在明显增加,目前学术界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

2 min read

核心摘要:已经持续一年多的疫情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个地球人,而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是在海外学习的留学生。除了面对新冠感染的风险及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外,他们还要面临毕业,论文,签证、求职,就业,及和家人分离, .... 等等各种问题。为了解COVID-19大流行国际留学生的影响,前不久北美华人健康协会、加拿大中国高校校友会联合会与华裔学者合作,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卷调查。研究结果将以中英文通过多种方式发布,本期发布的初步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对留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比如同疫情前,40%的留学生认为自己的健康变差,50%认为心理健康受到影响,40%体重增加,27%对目前经济状况不满意,...。北美华人健康还将陆续公布相关结果,请大家关注。 新冠大流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或人群能幸免,而学生,特别是国际留学生是受新冠大流行影响的最大的群体之一。新冠大流行不仅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他们的学习,就业及家庭。  根据2018年的官方统计,加拿大约有64万在加拿大学习国际留学生,其中22%来自中国。为了解COVID-19大流行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国际留学生的影响,前不久北美华人健康协会、加拿大中国高校校友联合会与华裔学者合作,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新冠大流行对学习及学习安排、职业规划、身心健康、家庭亲友关系、经济收入的影响等。调查主要针对16岁以上在加拿大学习的国际学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该项研究通过在线匿名问卷完成,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音,研究人群为16岁以上加拿大华裔。下面是部分初步研究结果摘要。 一:一般情况 在应答者中,女性、男性、及其它各占 57.4%、40.2%和2.4%;年龄分布小于25岁的应答者组占77%;高中、大学及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32.2%、42%和24% (下表);在加拿大2-4年的留学生约65%。 二:经济状况 经济来源及状况是影响留学生学习及健康的重要因素,本项调查表明约四分之一的留学生对自己目前经济状况不满意 (下表) 绝大多数留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由家里提供(61%),其次是奖学金、及自己工作收入。 三:健康状况 就健康状况而言,约三分之一的留学生对自己健康状况不是很满意,44%的学生感觉健康状况比疫情前差(下表)。在问答留言中一些学生指出,疫情期间常呆在家里无法正常锻炼身体,抑郁心情不好,饮食不好是身体变差的主要原因。 留言选登: 这部分调查问卷中我们特意安排的留言部分,收到学生的大量留言。以下是选登(保持原文英文或中文) “Staying at home made...

1 min read

核心摘要 这个周末是5月22日甘肃21位遇难者的头七,谨以此文献给甘肃白银遇难的21名越野跑者, 愿你们在天堂继续奔跑。同时这篇文章同时从长距离越野跑者和医学两个背景谈失温的预防和处理,大家参加越野跑的时候安全第一,比赛第二,享受跑步。 我作为一个超长距离越野跑者,同时又是一个学医的,对最近的甘肃白银的事情非常的痛心,21个鲜活的生命,因为各种因素,突然离世,而且离世前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想起来就非常难受。我们上一篇转发的文章主要说了对失温的处理(1)。最近也有很多文章谈失温,但是大多数都是从医学防护方面谈的,作为长距离越野跑者同时有医学背景谈失温的文章比较少。这里我作为长距离越野跑渣,介绍一下到底怎么样可以预防失温,同时处理失温的基本原则。有些知识是Paul Tawrell 的Camping and wilderness survival 这本书里面的,这本书是户外生存的圣经,户外知识丰富,有很多图片,不好的地方就是有点老,我的是第二版(2008)。当然,户外运动跟越野跑也不完全相同,不会有任何人会背着帐篷睡袋去跑越野跑的,越野跑肯定要尽量精简重量同时又可以应付多种天气情况。我在这篇文章会结合自己的经历,有一些个人跑越野跑装备上的小建议。作为丐帮的元老,我尽量介绍的都是物美价廉的小东西。这篇文章主要跟失温有关,其他的越野跑损伤暂时不讨论。我在这篇文章不会讨论任何一方过失,死者为大,这篇文章中也不会讨论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具体原因应该由官方调查发布,我们将来有机会可以在掌握更多资料的情况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介绍的产品没有利益关系(不是带货),所以只介绍某一类产品,而不会具体介绍某个产品,我们有的时候会贴一些产品的照片,但是只是为了说明方便,没有恰饭。因为是原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转发。你们的转发是支持我们继续创作的动力。本文还得到了包括黑哥,大使,worldy, 灯塔,y2k等众多跑者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户外生存的圣经 像我们上一篇文章说的,失温不只是冬天才会发生的状况。在任何地区,不只是山区和高海拔地区,夏天都有可能出现。比如今天(5月底)多伦多有些地方就下雪了。我从2016年开始先后参加了UTMB (CCC) (100公里),巨人之旅(330公里),Swisspeaks 360 (360公里),苏格兰横穿(350公里),多个中高海拔的长距离越野比赛,同时我在加拿大的冬天也多次参加长距离越野滑雪比赛和训练,冬季也会参加骑车,跑步和滑冰,有零下30度左右大运动量运动的经验,之前也多次参加户外徒步(hiking)背包旅行(backpacking)的活动。在超过16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越野跑比赛中,因为时间长,山里天气变化快,所以基本上每次比赛我们都会遇到天气变坏的情况,经常会赶上下雨下雪,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像这次甘肃这种白天4-6度,晚上1 度,大风下雨的情况真的不算极端恶劣天气,很多户外跑者包括我在高海拔遇到过更加极端的天气,比如零下5-10度暴风雪的情况。那我们需要做什么才可以预防失温呢? 我可以边讲故事边分析。我其实自己遇到过接近失温的情况,那是前年(2019)在横穿苏格兰350公里越野赛的时候。刚开始来到苏格兰还好奇这里的草好绿啊,后来发现这里的雨基本没停过,比赛开始后雨连续下了几天,第三晚从休息站出去的时候,往山上爬赶上了大风,风大的可以把人刮跑,雨大的睁不开眼睛,当时我是上身冲锋衣+抓绒+速干,下面是紧身裤+裤衩,背包里还带着雨裤。当时的冲锋衣是山浩(mountain hardware)的,用过几年感觉防水能力有些下降,然后我本身又比较能出汗,所以里外都湿了。当时想过下山退赛或者再歇会,但是风雨大的连回头都回不了,只能硬着头皮往上爬。由于我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带齐了衣服,所以其实当时并没有特别失温的感觉。 1. 防止失温第一点,好的冲锋衣非常重要,防水透气都要兼顾,我之前的山浩就是防水透气性能有所下降,会导致积汗湿身。后来我有升级到了始祖鸟的冲锋衣,始祖鸟的冲锋衣根据不同的用途有太多的分型,我转一个命名规则 (始祖鸟是加拿大品牌中国所有,所以支持一下),我的是alpha...

1 min read

​一:基本情况 安大略是加拿大最大的省,人口近1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9%。因此,安省疫情及疫苗接种情况对全国影响极大。加拿大第一批疫苗接种于2020年12月14日在安大略和魁北克开始的。下图,89岁老人接种第一针辉瑞新冠疫苗也标志着加拿大新冠疫苗人群接种正式启动。 加拿大新冠疫苗完全依赖于进口,联邦政府负责采购及按各省的人口比例分配。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接种方案并完成接种。由于中间出现了几次新冠疫苗供应不足问题,整体接种进展相对缓慢。近四个月过去了,目前(2021-04-07)加拿大及安大略省疫苗接种率(以至少接种一次计算)均为16.4% , 远远落后于英国(48%)和美国(33%)。就安大略省而言,按优先接种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第二阶段为2021年4月1日至6月,第三阶段是2021年7月以后。(具体操作方案一直在不断调整)。从下图可以看出,截至2021年4月8日,安大略省每天接种疫苗超过10万只,全省已完成接种280万只,接种人数(至少一次接种)已超过32万。 二:疫苗接种过程 安省第一阶段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一线医务工作者、慢性病患者及年长者等。目前是疫苗接种的第二阶段,优先接种基本是按年龄划分的。符合优先接种标准的可以在网上登记接种,然后按指定时间到指定的地点接种疫苗。为协助不熟悉网络登记的人士,政府也提供电话登记预约,并向英语不好的移民提供相应的翻译服务。  1. 网上登记预约: 对我这个年龄组(60岁以上)最先开放的是到药店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因为当时没有其它选择,所以我得到消息便预约了。但在等候期间,通过多伦多市长John Tory的推特得知,多伦多地区开放了60岁以上年龄组接种其它疫苗,于是我又第一时间预约了附近医院。预约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包括健康卡号但,没有接种何种疫苗的选项。 可能当时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我预约时,时间地点的选择还比较多,我选择了于4月7号在离家很近的Michael Garron医院接种,随之收到了邮件确认通知: 2. 疫苗接种现场:  4月7日,我按指定时间来到接种地点。 三:疫苗接种过程 1) 进门前检查是否有预约登记记录,很快看一下,只需几秒钟。 2) 在保持两米社交距离的情况下,排队登记核实。我基本按预约时间到达,仅排队等待了几分钟。登记员询问多项基本情况,同时需要出示医疗健康卡,提供电话号码等。之后,登记员告诉我今天接种的是辉瑞疫苗,此时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将接种何种疫苗。不过,因为阿斯利康疫苗便于保存,所以其接种场所主要在药店及家庭医生诊所;而我们今天去的接种点是多伦多地区的一个大医院,所以预计应该是接种辉瑞或莫德那疫苗,而现实也证明了我们的猜测。 3)接种前,接种员再次核实电话及生日,然后接种。...

1 min read

新冠感染后的长期症状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月9日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76%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仍有至少一个长期持续症状。其中,疲劳或肌肉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 但是最近,一些疫苗接种者在社交网络上发文表示,他们的新冠长期症状似乎在接种疫苗后痊愈了。 其中传播最广的故事可能是美国马萨诸塞州蒙特霍利约克学院(美国最顶尖的文理学院之一)的杰瑟曼·史密斯教授。她在2020年3月曾感染新冠病毒,随后几个月里,她不仅经历了生理上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心律异常,皮疹,腹泻以及持续性、病理性的疲劳等;也感觉到了认知上的退化——她甚至都无法拼写一些日常所用单词。 不过,这些问题她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明显好转——疲劳感在日益消退,认知也在逐渐恢复。 研究人员注意到,这样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疫苗会是新冠长期症状的解决方案吗? 一项非正式的研究显示,在473个被调查者中,有16%的人表示他们的新冠长期症状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两周内好转;而在接种疫苗两周后,5%的人表示症状完全消失,27% 的人表示自己的新冠长期症状有所好转,14%的人表示自己的新冠长期症状略为变重,仅有3.8%的人感觉症状比以前更为严重。不过这个研究没有设置对照组,因此不能证明到底是时间还是疫苗让人们逐渐痊愈。 迄今为止,尚还没有关于“疫苗疗效”的正式大规模人群科学研究,但耶鲁大学免疫学家岩琦秋子(Akiko Iwasaki)表示,三种可能的机制导致了新冠长期症状:1)人体之中存在病毒储存库,2)病毒碎片或残余物的持续存在,3)病毒感染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疫苗疗效”或与此有关。由疫苗诱导产生的T细胞和抗体反应可以消除人体病毒储存库或残余病毒,或是导致自身免疫细胞转移,从而减弱了新冠长期症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疫苗激发了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但她也警告说,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的话,疫苗的效果可能持续不久。 接种疫苗到底对于新冠长期症状有什么改善,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证明。但不少研究者都对此感到好奇,认为值得为此开展正式研究。毕竟,我们在科学和医学上取得进步的方式,就是敏锐地获取观察结果,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加以验证。 参考资料: https://www.cnn.com/2021/04/03/health/long-haulers-vaccine-wellness/index.htmlhttps://www.cbs58.com/news/some-covid-19-long-haulers-say-vaccines-may-be-relieving-their-symptoms-researchers-are-looking-into-it https://www.medpagetoday.com/special-reports/exclusives/91476 推荐阅读 1. 中国五款新冠疫苗特点及保护力比较 2. 加拿大五款新冠疫苗比较(一):保护力 3. 加拿大几款新冠疫苗比较(二):一波三折的阿斯利康疫苗及血栓事件 4. 最新报道:孕妇接种新冠疫苗保护自己也保护宝宝 5. 担心新冠疫苗过敏?JAMA1700万只疫苗大数据为您详解